首页 | 组织领导 | 信息公开规章制度 | 年度工作报告
通 知 公 告
信息公开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栏目>>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情况>>正文

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6年11月01日 16:10  点击:[]

索引号

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

一、 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2015年学校共有毕业生5150名,其中本科毕业生4589名,硕士毕业生561名。

(一)毕业生分学院和专业分布

1-1-1  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及专业分布

序号

学院

专业

人数

比例

1

冶金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181

3.9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80

3.92%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28

0.61%

小计

389

8.47%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7

4.5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92

2.00%

小计

299

6.51%

3

化学与化工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4

1.39%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7

2.77%

化学生物学

24

0.52%

应用化学

55

1.20%

小计

270

5.88%

4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74

1.6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52

1.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07

6.69%

小计

433

9.43%

5

电气与信息工程

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94

2.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5

2.51%

电子信息工程

68

1.48%

通信工程

61

1.33%

自动化

138

3.01%

小计

476

10.38%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5

2.72%

软件工程

121

2.64%

网络工程

127

2.77%

小计

373

8.13%

7

建筑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64

1.39%

给水排水工程

101

2.20%

工程管理

54

1.18%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64

1.39%

土木工程

184

4.01%

小计

467

10.17%

8

能源与环境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

113

2.46%

环境工程

58

1.26%

小计

171

3.72%

9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院

工业工程

131

2.85%

物流工程

99

2.1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7

1.68%

小计

307

6.69%

10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69

1.50%

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培养

64

1.39%

金融学

71

1.55%

经济学

49

1.07%

统计学

50

1.09%

财务管理

66

1.44%

工商管理

43

0.94%

会计学

128

2.79%

会计学合作培养

68

1.48%

人力资源管理

54

1.18%

审计学

59

1.29%

市场营销

51

1.11%

小计

772

16.83%

11

公共管理与

法学院

法学

59

1.29%

公共事业管理

64

1.39%

行政管理

56

1.22%

劳动与社会保障

51

1.11%

小计

230

5.01%

12

数理科学与工程

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55

1.20%

数学与应用数学

51

1.11%

信息与计算科学

64

1.39%

小计

170

3.70%

13

外国语学院

英语

100

2.18%

小计

100

2.18%

14

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52

1.13%

艺术设计

80

1.74%

小计

132

2.87%

合计

4589

100.00%

1-1-2  硕士毕业生分学院及专业分布

序号

学院

专业

人数

比例

1

冶金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

4

0.7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6

2.85%

冶金工程(学术型)

19

3.39%

冶金工程(专业型)

8

1.43%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

6

1.07%

材料科学与工程

35

6.24%

3

化学与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

8

1.43%

化学工程

20

3.57%

化学工程与技术

23

4.10%

4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1

0.18%

机械电子工程

1

0.18%

机械工程(学术型)

33

5.88%

机械工程(专业型)

26

4.63%

5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术型)

14

2.50%

电气工程(专业型)

20

3.5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4

2.50%

控制工程

8

1.43%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1

1.96%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8

1.43%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技术

18

3.21%

计算机应用技术

15

2.67%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6

1.07%

7

建筑工程学院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12

2.14%

市政工程

15

2.67%

8

能源与环境学院

动力工程

5

0.89%

动力工程及热物理

5

0.89%

环境工程

12

2.14%

环境科学与工程

9

1.60%

9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4

0.71%

管理科与工程

14

2.50%

物流工程

5

0.89%

10

商学院

产业经济学

4

0.71%

区域经济学

2

0.36%

国际贸易学

4

0.71%

金融学

7

1.25%

会计硕士

73

13.01%

会计学

17

3.03%

技术经济及管理

3

0.53%

企业管理

9

1.60%

数量经济学

3

0.53%

资产评估硕士

7

1.25%

11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应用数学

5

0.89%

12

冶金减排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与技术

1

0.18%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0.18%

材料科学与工程

6

1.07%

13

分子工程与应用化学

研究所

分析化学

4

0.71%

应用化学

2

0.36%

化学工程

2

0.36%

14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16

2.85%

合计

561

100.00%

  (二)生源地分布

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生源地为安徽省最多,比例为80.95%;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为2.07%2.03%。硕士毕业生中,生源地为安徽省最多,比例76.65%,其次是山东省和江苏省,分别占6.95%4.46%

1-1-3  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

序号

省份

人数

比例

1

安徽

3715

80.95%

2

山东

95

2.07%

3

江苏

93

2.03%

4

河北

72

1.57%

5

上海

50

1.09%

6

江西

46

1.00%

7

浙江

43

0.94%

8

河南

42

0.92%

9

甘肃

41

0.89%

10

湖北

39

0.85%

11

湖南

37

0.81%

12

重庆

31

0.68%

13

陕西

28

0.61%

14

内蒙古

27

0.59%

15

黑龙江

27

0.59%

16

贵州

27

0.59%

17

吉林

26

0.57%

18

辽宁

23

0.50%

19

四川

23

0.50%

20

福建

23

0.50%

21

广东

20

0.44%

22

新疆

17

0.37%

23

山西

15

0.33%

24

广西

15

0.33%

25

北京

14

0.31%

合计

4589

100.00%

1-1-4  硕士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

序号

省份

人数

比例

1

安徽

430

76.65%

2

山东

39

6.95%

3

江苏

25

4.46%

4

河南

23

4.10%

5

河北

9

1.60%

6

湖北

7

1.25%

7

山西

6

1.07%

8

江西

3

0.53%

9

广东

3

0.53%

10

黑龙江

3

0.53%

11

甘肃

3

0.53%

12

吉林

2

0.36%

13

陕西

2

0.36%

14

浙江

1

0.18%

15

湖南

1

0.18%

16

福建

1

0.18%

17

辽宁

1

0.18%

18

贵州

1

0.18%

19

新疆

1

0.18%

合计

561

100.00%

二、毕业生就业率与升学率

(一)就业率

学校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含升学率)为96.71%,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比例为1.76%,暂不就业拟升学的比例为1.53%。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08%

1-2-1   就业率

学历层次

毕业生总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科

4589

4438

96.71%

硕士

561

539

96.08%

1-2-2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

序号

专业

毕业生总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5

115

100.00%

2

测控技术与仪器

94

94

100.00%

3

车辆工程

74

74

100.00%

4

电子信息工程

68

68

100.00%

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52

52

100.00%

6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28

28

100.00%

7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7

206

99.52%

8

自动化

138

137

99.28%

9

软件工程

121

120

99.17%

10

艺术设计

80

79

98.75%

11

国际经济与贸易

69

68

98.55%

1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4

63

98.44%

13

国际经济与贸易合作培养

64

63

98.44%

1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80

177

98.33%

15

行政管理

56

55

98.21%

16

工程管理

54

53

98.15%

17

人力资源管理

54

53

98.15%

18

劳动与社会保障

51

50

98.04%

19

英语

100

98

98.00%

20

统计学

50

49

98.00%

21

经济学

49

48

97.96%

22

冶金工程

181

177

97.79%

23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7

124

97.64%

2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7

75

97.40%

2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07

299

97.39%

26

物流工程

99

96

96.97%

27

安全工程

64

62

96.88%

28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64

62

96.88%

29

公共事业管理

64

62

96.88%

30

环境工程

58

56

96.55%

3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55

53

96.36%

32

工业工程

131

126

96.18%

33

市场营销

51

49

96.08%

34

数学与应用数学

51

49

96.08%

35

网络工程

127

122

96.06%

36

给水排水工程

101

97

96.04%

37

化学生物学

24

23

95.83%

38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92

88

95.65%

39

财务管理

66

63

95.45%

40

工商管理

43

41

95.35%

41

信息与计算科学

64

61

95.31%

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5

119

95.20%

43

土木工程

184

175

95.11%

44

会计学

128

121

94.53%

45

工业设计

52

49

94.23%

46

热能与动力工程

113

106

93.81%

47

应用化学

55

51

92.73%

48

审计学

59

54

91.53%

49

法学

59

54

91.53%

50

金融学

71

64

90.14%

51

通信工程

61

54

88.52%

52

会计学合作培养

68

56

82.35%

合计

4589

4438

96.71%

1-2-3   硕士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

序号

专业

毕业生总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机械工程(学术型)

33

33

100.00%

2

机械工程(专业型)

26

26

100.00%

3

化学工程与技术

24

24

100.00%

4

化学工程

22

22

100.00%

5

电气工程(专业型)

20

20

100.00%

6

会计学

17

17

100.00%

7

电气工程(学术型)

14

14

100.00%

8

管理科与工程

14

14

100.00%

9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4

14

100.00%

10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12

12

100.00%

1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1

11

100.00%

12

材料工程

10

10

100.00%

13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

10

100.00%

14

控制工程

8

8

100.00%

15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8

8

100.00%

16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6

6

100.00%

17

动力工程

5

5

100.00%

18

动力工程及热物理

5

5

100.00%

19

物流工程

5

5

100.00%

20

应用数学

5

5

100.00%

21

工业工程

4

4

100.00%

22

国际贸易学

4

4

100.00%

23

数量经济学

3

3

100.00%

24

应用化学

2

2

100.00%

25

工程力学

1

1

100.00%

26

机械电子工程

1

1

100.00%

27

市政工程

15

15

100.00%

28

材料科学与工程

57

57

100.00%

29

企业管理

9

9

100.00%

30

冶金工程(专业型)

8

8

100.00%

31

产业经济学

4

4

100.00%

32

区域经济学

2

2

100.00%

33

思想政治教育

16

15

93.75%

34

环境工程

12

11

91.67%

35

冶金工程(学术型)

19

17

89.47%

36

会计硕士

73

65

89.04%

37

计算机技术

18

16

88.89%

38

计算机应用技术

15

13

86.67%

39

金融学

7

6

85.71%

40

分析化学

12

10

83.33%

41

资产评估硕士

7

5

71.43%

42

技术经济及管理

3

2

66.67%

合计

561

539

96.08%

(二)升学率

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国内高校升学深造率为20.16%,出国出境升学深造率为0.68%。

1-2-4  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升学人数与学院升学率(国内高校)

序号

学院

专业

人数

升学人数

学院升学率

1

冶金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181

47

29.8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80

59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28

10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7

88

35.1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92

17

3

化学与化工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64

25

43.70%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7

54

化学生物学

24

11

应用化学

55

28

4

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74

11

15.7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52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07

56

5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94

27

21.6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5

29

电子信息工程

68

8

通信工程

61

15

自动化

138

24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5

23

18.50%

软件工程

121

21

网络工程

127

25

7

建筑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

64

14

14.99%

给水排水工程

101

17

工程管理

54

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64

10

土木工程

184

26

8

能源与环境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

113

24

26.90%

环境工程

58

22

9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131

11

13.68%

物流工程

99

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7

17

10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69

6

11.27%

国际经济与贸易

合作培养

64

3

金融学

71

15

经济学

49

5

统计学

50

9

财务管理

66

2

工商管理

43

6

会计学

128

19

会计学合作培养

68

10

人力资源管理

54

3

审计学

59

4

市场营销

51

5

11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法学

59

17

20.00%

公共事业管理

64

2

行政管理

56

11

劳动与社会保障

51

16

12

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55

16

17.65%

数学与应用数学

51

7

信息与计算科学

64

7

13

外国语学院

英语

100

16

16.00%

14

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52

8

6.82%

艺术设计

80

1

合计

4589

925

20.16%

三、毕业生就业去向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类型

毕业生就业去向类型包括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国家基层项目、升学、出国出境、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不就业拟升学和待就业等。

1-3-1  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类型分布

1-3-2  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类型分布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各类企业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我校2015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就业。本科、硕士毕业生在企业就业比例分别达97.84%82.19%,与我校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相吻合。

1-3-3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序号

单位性质

就业人数

比例

1

其他企业

2535

72.80%

2

国有企业

618

17.75%

3

三资企业

254

7.30%

4

机关

30

0.86%

5

其他事业单位

18

0.52%

6

农村建制村

11

0.32%

7

部队

7

0.20%

8

科研设计单位

4

0.11%

9

中初教育单位

4

0.11%

12

高等教育单位

1

0.03%

合计

3482

100.00%

1-3-4 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序号

单位性质

就业人数

比例

1

其他企业

233

45.60%

2

国有企业

187

36.59%

3

高等教育单位

56

10.96%

4

机关

19

3.71%

5

中初教育单位

5

0.98%

6

其他事业单位

4

0.78%

7

其他

4

0.78%

8

科研设计单位

1

0.20%

9

农村建制村

1

0.20%

10

部队

1

0.20%

合计

511

100.00%

(三)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呈现出立足安徽,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特征。在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流向中,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地均排在前六名。其中本科毕业生在以上六省市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92.37%;在安徽、江苏、上海就业人数比例达76.80%,反映出我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度较高。本科、硕士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4.37%55.77%,体现出我校人才培养以服务安徽省内经济建设发展为主

1-3-5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布

序号

省份

就业人数

比例

隶属区域

1

安徽

1545

44.37%

华东地区

2

江苏

714

20.51%

华东地区

3

上海

415

11.92%

华东地区

4

浙江

341

9.79%

华东地区

5

广东

120

3.45%

华南地区

6

北京

81

2.33%

华北地区

7

山东

60

1.72%

华东地区

8

河南

37

1.06%

华中地区

9

湖北

29

0.83%

华中地区

10

江西

21

0.61%

华中地区

11

福建

17

0.49%

华东地区

12

重庆

16

0.46%

西南地区

13

四川

14

0.40%

西南地区

14

新疆

14

0.40%

西北地区

15

河北

9

0.26%

华北地区

16

贵州

8

0.23%

西南地区

17

湖南

7

0.20%

华中地区

18

陕西

7

0.20%

西北地区

19

甘肃

5

0.14%

西北地区

20

天津

5

0.14%

华北地区

21

吉林

4

0.11%

东北地区

22

内蒙古

4

0.11%

华北地区

23

辽宁

3

0.09%

东北地区

24

广西

2

0.06%

华南地区

25

黑龙江

1

0.03%

东北地区

26

宁夏

1

0.03%

西北地区

27

山西

1

0.03%

华北地区

28

西藏

1

0.03%

西南地区

合计

3482

100.00%

1-3-6  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布

序号

省份

就业人数

比例

区域

1

安徽

285

55.77%

华东地区

2

江苏

90

17.61%

华东地区

3

上海

42

8.22%

华东地区

4

浙江

30

5.87%

华东地区

5

山东

17

3.33%

华东地区

6

北京

12

2.35%

华北地区

7

广东

10

1.96%

华南地区

8

河南

7

1.37%

华中地区

9

江西

3

0.59%

华中地区

10

重庆

2

0.39%

西南地区

11

福建

2

0.39%

华东地区

12

河北

2

0.39%

华北地区

13

湖北

2

0.39%

华中地区

14

四川

2

0.39%

西南地区

15

湖南

1

0.20%

华中地区

16

天津

1

0.20%

华北地区

17

贵州

1

0.20%

西南地区

18

海南

1

0.20%

华南地区

19

山西

1

0.20%

华北地区

合计

511

100.00%

(四)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分布

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本科、硕士毕业生中,在钢铁行业以及钢铁相关的机械、化工、环境、建筑、电力等相关制造行业的就业人数分别占到总就业人数的57.78%47.35%。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商贸物流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反映出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与学校的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的发展思路和办学定位相匹配。

1-3-7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分布

1-3-8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分布

上一条: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下一条: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关闭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公开网(党务校务公开网)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400号
电话:0555-2311859  邮编:2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