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领导 | 信息公开规章制度 | 年度工作报告
通 知 公 告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新闻>>正文

光明日报社《教育家》杂志刊发校长魏先文专访《先胜而后战: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战略》

2024年08月23日 17:51 宣传部 点击:[]

近日,校长魏先文接受光明日报社《教育家》杂志专访,专访内容以《先胜而后战: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战略》为标题刊于《教育家》2024年7月刊第4期。访谈中,校长魏先文围绕“高校如何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一主题,从“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成果转化活力”“平台建设支撑,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人才培养助力,提升成果转化质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文如下:


“先胜而后战,不仅是一种战术选择,更是战略思维的深刻体现。”安徽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安工大”)党委副书记、校长魏先文指出,我国目前专利数量众多,但真正能转化的高价值成果有限,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畅。所以,高校必须转变思维,并非先积累技术再考虑应用,而是先明确国家战略规划与行业市场需求,然后通过研发解决。在他看来,科技成果转化涉及两个关键因素:技术成熟度、市场成熟度。“除技术创新外,高校科研团队应尽早规划好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加快研究向应用的转化,以填补空白或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要。”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成果转化活力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与潜力。比如,以论文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在不少高校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科研人员过于注重论文及专利的数量,以满足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需求,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

为解决现实问题,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安工大采取“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策略,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90%回馈参与研发的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同时对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非成果完成人,按照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5%给予奖励;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征得学校同意,可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离岗创业三年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以鼓励具有职务科技成果的教师创办科技型企业;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将专利转化成效作为个人业绩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纳入教师职称及岗位聘任体系,且教师从事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等活动取得的业绩,可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等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凸显成果转化在考核奖励、薪酬分配、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中的导向作用。“只有给予科研人员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魏先文说。

在学校的政策激励下,王健和郑俊两位教授带领研究团队,依托自主研发成果“球形轻质多孔生物滤料”,组建成立了校办企业——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安工大先行先试的校办企业,该企业已深耕生物滤池BAF领域二十余载,于202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实现了产业链的全过程突破,在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以及工业难降解废水、村镇污水、黑臭水体、新冠废水治理等多领域拥有高推广价值的技术专利,产品畅销国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村镇污水治理领域,该企业创新研制出国际领先的A3O泥膜耦合脱氮除磷、涡轮循环往复、仿生水草强化脱氮除磷等技术,并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魔方舟”“魔方格”技术产品,有效地解决了治污难题,积极助力长江大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平台建设支撑,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如何让科技成果从“象牙塔”走向“生产线”?魏先文认为,成果落地的关键在于其投入力度。观念层面,部分科研工作者意识保守,更多在纵向课题上下功夫,不主动进攻市场,缺乏转化意识,或为规避风险不愿转化;行动层面,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需经历研发、中试、生产等环节,转化周期长、风险高,资金投入难保证,致使转化难、进展慢。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投入应以需求为导向,在深入了解市场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投入,以提高投入的效率和效果。”魏先文表示,学校以国家和社会迫切需求为牵引,明确技术攻关方向,结合学科和资源优势,建设了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将其作为承载成果转化重任的专业化平台;与地方共建大学科技园,承担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职能,通过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高效孵化和培育的环境;设立工程研究院,组建跨学科团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校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面向华东区域经济发展及全国冶金行业重大需求,持续开展冶金过程污染物减排、冶金固废资源大宗量处理、冶金资源高值化与材料化利用的基础研究,近年来涌现出一批较具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如全氧富氢碳循环高炉研究助力宝武集团建成全国首座400立方米级低碳冶金高炉——HyCROF(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被称为最难减排的行业之一。其碳排放主要来自以长流程为主的生产工艺所带来的高能耗,而传统钢铁工艺流程的吨铁燃料消耗已接近理论极限,降低燃料消耗、减少碳排放的空间十分有限,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低碳转型难题。虽然HyCROF新技术在原理上没问题,但运行风险极高,始终未被充分论证和实践。受宝武集团技术委托,安工大冶金团队承担了HyCROF工艺流程及炉型优化研究项目,通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总结出高炉的稳定运行规律,协助宝武集团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新工艺具有安全、稳定、顺行、高效、抗波动能力强、制造成本低、与传统制造流程匹配性好等特点,实现燃料消耗降低达30%、碳减排超21%,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龙红明说。

人才培养助力,提升成果转化质量

“没有成果,何来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是要找到‘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而产出高质量成果,关键在人才。”魏先文表示,尽管我国高校专利产量较高,但高质量成果产出能力不强、转化实施情况不理想。

魏先文认为,科研人员要到产业上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安工大推行人才队伍“三化”(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建设,要求年轻教师必须到企业工作至少半年,让其直接接触行业的实际生产和运营情况,使其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开展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从校内走向校外,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现代产业学院,实行实体化运营,在真实生产与运营中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与地方共建工程师学院,从改革学生评价、社会用人评价着手,将职称评审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本硕博不同阶段符合要求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职称评审,让学生毕业即拥有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三证,缩短毕业生适应期,落实产教融合。“目前,学校师生不是在去企业的路上,就是在企业里。”魏先文说。

人才培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反哺人才培养,形成了良性循环。安工大将依托学校科研成果形成的企业纳入学校产业管理和服务范围,使其成为学校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及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如与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参与中试实验等提供平台和指导;加强应用类和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科技成果信息的汇交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技术,增强教学深度和广度,如郑俊、吴浩汀教授结合研究成果,编著书籍《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应用》,成为学校教师授课的重要教材。

“一项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经历多个协同过程,高校应树立人才培养大协同观,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高等教育力量。”魏先文强调。

(整理:张苒 审核:黄敏 王菁)

上一条:我校获批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 下一条:校长魏先文率队赴武汉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关闭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公开网(党务校务公开网)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400号
电话:0555-2311881  邮编:243002